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蓄勢待發

    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蓄勢待發

    2021/4/20 17:14:55

    來源:互聯網

      在省級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江陰臨港開發區內、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南側,一處老紡織廠正在經歷這樣的蛻變:“外衣”煥新,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變身工信部、江蘇省重點項目——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起飛!

      “起飛”之勢從落戶平臺、項目的質量和數量上可見一斑:2個工信部平臺、1個省級重大創新載體、2個國際創新巨頭……共計18個國家級平臺和一流科創項目,“這處曾經又‘重’又‘舊’的紡織企業,經過巧妙更新變得又‘輕’又‘新’,重新登上了城市發展的舞臺。”江陰市委常委、臨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計軍說,以南京理工大學優質高校資源引入和數字創新港建設這步“先手棋”,倒逼產業、城市、生態加快轉型,以產業數字化賦能新發展,以數字產業化培育新動能,進而實現產業和城市的永續發展。這亦成為臨港打造競爭力一流的國際化開放園區的新路徑。

      騰退廠房引來企業“搶灘”

      歷經20個月的緊張施工,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去年9月順利開學。“早在南理工落地臨港的消息傳開后,這個老廠房就成了‘風水寶地’。”創新港負責人周宏告訴記者,當時大學還未建成,但與大學僅一路之隔的區位優勢,以及南理工的專業優勢,讓不少企業一眼相中,“無論是智能制造、新能源,還是大數據等,這些都與江陰及周邊企業的轉型發展非常契合,而利用好高校資源,對企業發展而言,是一條極便利的途徑。”甚至還有從廣東打來的“搶地”電話,這些都讓周宏感受到企業“搶灘”欲望強烈。

      這塊地的“好”,不僅是企業意識到了,臨港開發區更是早有籌劃。在洽談引進大學之初就把相關周邊規劃作了調整優化,明確了在南理工江陰校區周邊建設科教小鎮的定位,果斷以市場化手段成功回購了這塊土地,并通過校企、校地的深度合作,打造一個為產業賦能、與高校配套的高端科創基地。

      在與南理工深度對接中,校方給出了新建議,不如搶抓新基建風口,打造為產教融合樣板區、數字經濟先行區、創新驅動試驗區、城市更新示范區。南理工黨委書記張駿多次到工信部對接、到臨港現場推動,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就產教深度合作給予全力支持。而后,一份建設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的意向書經省委批示后,打造數字創新高地的序幕迅速拉開。

      數字經濟創新高地羽翼漸豐

      從太湖灣科創帶,到霞客灣科學城,創新“春風”由南而至,從今年年初開始,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內,科創項目紛至沓來。1月,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與南理工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項目合作的企業紛紛簽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程實訓基地、面向典型行業的工業互聯網“5g+邊緣計算”服務平臺等2個工信部平臺獲批落戶;富仁工業互聯網平臺啟動建設,易沃森水環境在線監測項目完成報批;3月,麻省理工國際創新中心、以色列創新中心、云瀟互聯科技等一批項目簽約;4月,智海新材料研究院、新加坡氫能源電池、風電金屬材料實驗室等落戶……

      與此同時,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快馬加鞭推動。“一層為商業載體,預計可以進駐商戶60余家,三層為南理工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二層為公共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共享空間,四層為簽約企業,一期已基本布滿。”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隨著一批批科創型項目落地生根,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這個創新新地標羽翼漸豐。”

      劍指世界工業互聯網小鎮、長江經濟帶“數字明珠”,剛剛發布的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藍皮書里,發展藍圖更是清晰可見。到2025年,數字創新港以工業互聯網為主導產業的數字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建成國家級實驗室4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0個以上;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平臺3個;培訓和培育工業互聯網各類人才1萬名以上。

      入駐項目方對未來熱切期待

      站在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的建筑群前,記者感受到了這個創新新地標迸發出的澎湃動力,這種感覺不只是因為創新港高標準的硬件建設,更多的是來自于入駐項目方對未來的熱切期待。

      麻省理工區域創新中心主任曹夏平便是其中之一。“區域創新中心落戶臨港,將帶領國際的孵化團隊,尤其與臨港比較契合的產業鏈進行合作。”作為國內一流的科創項目孵化平臺,麻省理工國際創新中心項目由麻省理工廣州創新中心建設,將圍繞臨港主導產業和麻省理工優勢學科,為本地企業發展和轉型提供技術成果支持,引導企業產業優化升級,形成創新性企業梯隊發展、培育孵化機制。

      “只有創造更多的創新載體,才能形成輻射效應,讓數字創新港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重鎮。”周宏說,簽約落戶的項目中,就有不少是“全國首創”項目。“目前的水質監測,還停留在對化學成分,如氮、磷等的監測,對重金屬的實時在線監測仍是空白。”易沃森水環境在線監測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依托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人才優勢,在全國首創了重金屬在線監測技術,目前已有兩項國家級標準正在報批,正計劃把一個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水質重金屬監測的數字平臺落戶數字創新港。

    上一篇:1+1>2,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強勁灣區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