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山區錢橋街道藕樂苑社區,原本沉寂在各類賬冊中、涉及300畝建設用地和部分商鋪、廠房的超低租金,到年底均將提升至市場價。村集體年收入由此增長300萬元,改變了原先收不抵支狀況。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在全省率先整市推進的村集體資金違規出借、資產出租問題專項清理整治,一年多來已整改問題1.5萬余個,追繳欠款近9.3億元,相當于2019年村級總收入的12%。
“村集體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農民利益要維護好,96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理清家底、規范運作。”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農業農村是在不斷改革中發展的,由于改革之初的一些做法與之后的規章制度不銜接,鎮、村發展規劃與用地規劃不配套等,導致一些土地、廠房等租金偏低。像藕樂苑300畝建設用地前身是惠山區首個村級工業園,當時為了吸引品牌企業入駐,一批企業簽訂了50年租地合同。在今天,這樣的長包合同、建設用地租金遠低于每畝1萬元指導價的行為已不合法合規。
改,必須徹底改!去年錢橋街道紀工委和農業農村局接到“兩項清理”通知后,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整治。藕樂苑社區書記吳仁偉把清理整治稱為“長跑”,一家家企業跑、一本本賬冊查、與一個個相關人士會談……僅其中的藕塘絨線廠,他們就和鎮相關部門一起與之會談了近20次。
支撐他們整改的,還有不容樂觀的現狀:由勤建村和恒源祥村合并而成的藕樂苑社區,原是街道新農村治理的樣板,但多年下來,由于社區管理要求提高,社區管理費用不斷提升。近4年來,社區年收入近600萬元,而剛性支出則達近1000萬元。向存量資源、資產要發展空間,成為必然之舉。
令吳仁偉高興的是,目前已有近1000萬元欠款企業答應清償,建設用地租金回升到每畝1萬元。“村里不僅可實現收支平衡,還能對已兩三年未整治的朱巷等5個自然村開展修路、清淤等人居環境整治,村民福利有了保障……”
完善規章制度,讓農村資源、資產、資金管理更規范,是兩項清理整治的另一目的。在錫山區東亭街道春合社區,會計王靜宜告訴記者,近年來,社區支出審批由原來的社區主任、書記“一支筆”轉為以郵件公開流轉、街道主要領導審批,在街道或區政府定點單位里采購,小到一支筆、一疊紙,采購過程都有跡可查,遏制了權力尋租空間。村級閑散資金則都統一匯集后公開邀標,由于體量大、利率相應提升,利息收益較原先上漲近1倍。目前類似做法已在各板塊和涉農街道推行,農村“三資”進、出都有了明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