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江蘇省民政廳、省委黨史工辦、省文旅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方志辦聯合對外發布江蘇省首批100個紅色地名。其中無錫有6個紅色地名入選,分別是寨門、徐巷農民俱樂部舊址、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江陰要塞(黃山炮臺)、華西村、太華山新四軍和蘇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據了解,此次紅色地名評選以充分挖掘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具有紅色印跡、深厚紅色文化內涵和傳承弘揚價值的地名為目標,是民政等部門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從今年2月起,民政等五部門經過征集推薦、部門會商、專家論證等程序,按照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主,以黨的領導人和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含集體)為主,以具有第一性、唯一性和廣泛知曉度的地名為主以及兼顧地區平衡的“三個為主、一個兼顧”原則,最終確定了江蘇省首批100個紅色地名。
在無錫,每一個入選的紅色地名都承載著一段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大革命時期的徐巷農民俱樂部,由無錫鄉村地區發展的第一個共產黨員徐夢影發起。他組織農民向地主豪紳作斗爭,開展了一段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被毛澤東作為典型事例寫進《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發表在中共《向導》周報上。
抗日戰爭時期,寨門是新四軍六師師部。皖南事變后,譚震林曾率領新四軍六師駐扎于此,廣泛開展軍事、統戰、財經、文教、民運等各項工作,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在梅村,新四軍沿用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番號,創建蘇南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斗爭;宜興的太華山區曾是抗日戰爭后期蘇、浙、皖邊區的革命根據地,也是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指揮中心。
解放戰爭后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在江陰要塞,中共地下黨成功組織國民黨官兵起義,加速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全中國步伐;改革開放時期,江陰華西村在老書記吳仁寶帶領下,實現了從農業樣板村到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再到農村現代化的一次次跨越,向億萬中國農民展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模樣。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鐫刻在無錫土地上的紅色烙印,是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教材,值得一代代人去追尋、去講述、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