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30多戶在外買房居住多年的村民最近紛紛動手裝修農房,打算回村居住。60多歲的村民顧三星指著清新優美的村莊說:“停建10多年的農房翻新了,村里道路更寬更平,水電氣配套比之前更方便,還新增了涼亭、小橋等新景點。村莊就像花園一樣,我們當然要搬回來住啦。”去年以來,我市美麗田園鄉村建設向更深層次推進,一大批村莊改變了環境雜亂、設施不到位的狀況,逐步展現出與無錫這個長三角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鄉村新貌,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
近年來,我市“三農”發展走在全省前列。但一項調查表明,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無錫鄉村基礎建設仍有不足,存在部分區域垃圾亂堆、小河塘因缺少管護而雜亂、生活污水治理未全面到位等問題。建設富有江南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美麗田園鄉村,成為我市城鄉發展“必修課”。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村莊干凈、整潔、有序,是鄉村美的基底。在錫山區東港鎮占地7.1平方公里的港南村,保潔投入去年增至120萬元,是常年的3倍多。保潔隊伍由原先的8人增加到近30人,再加上“每天檢查”“保潔質量和工人薪酬掛鉤”等機制的完善,如今村道上看不到廢紙、塑料袋等垃圾,5000多畝耕地上和農民住房周圍不見了亂堆放的雜物。村集體還對63條河道開展全面清淤,對人群集聚的河塘進行綠化整改、修建步道等。“以前一些村河一到夏天水就發渾發黃,蚊蟲、落葉很多,現在水清了、塘美了,成了我們茶余飯后歇腳的好地方。”村民吳老伯說。
涉及面廣、資金量大的農房建設,去年作為鄉村美的突破口大力推進。規劃發展村莊以及交通要道、人群集聚的重要節點村莊是建設重點。各地通過帶農民走出去看、請設計專家進村宣講等形式引導農民增強建房積極性,市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在村莊規劃、公建配套方面協同推進,使農房建設快馬加鞭推進。萬馬村目前已建和在建新農房約300戶,占村民戶數近30%。村委副書記趙志誠說,新農房建設與雨污分流、天然氣入戶、污水管網重新接管等配套同步推進,村里還結合尚田小鎮建設對1600多畝農田進行整治,原先雜亂的大棚種植格局被成片水稻田和30多個家庭農場取代,村莊大變樣,百姓生活品質明顯提升。至去年,全市107個試點村建成新農房7979戶。
典型引路,是鄉村變美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在全市迅速展開,帶動一批村莊向“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村民富、集體強、鄉風好”方向發展。錫山區錫北鎮周家閣村通過建設,原先的荒地、小河成為綠意盎然、小橋流水的小公園,再加上調整后整齊而美觀的農田、一排排粉墻黛瓦的新農房,展現優雅別致的新江南人家韻味,村里的民宿、果蔬采摘園等生意越來越紅火。去年,這個村村民人均收入達4.35萬元,較2018年約增加15%。5月,這里被命名為省特色田園鄉村,吸引了近10個村前往“取經”。目前,全市已建成37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25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有效推動鄉村建設提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