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無錫城市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
行至年中,無錫以一張“強富美高”新無錫建設的圓滿答卷,向世人詮釋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蘊與精彩。
進,無止境!
透過厚重的經濟社會發展“半年報”,可以清晰看到無錫半年來克難奮進的一個個堅實腳印。
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起點上,無錫奮力邁好“十四五”的第一步、譜寫“開局年”的新篇章,從產業強市,到創新驅動,再到生態治理、城市善治、民生保障,風雨中走過、浪尖上挺立的無錫奏響了披堅執銳、破浪前行的一曲曲新樂章。
小康畫卷,
詮釋發展新勝境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反映了無錫的現實基礎,彰顯了城市的開拓進取,標注了民眾的殷切期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無錫這座城市綜合實力更加強大、城鄉區域更加協調、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在無錫繪就的小康畫卷上,可以為“高水平”、“全面”這兩個關鍵詞作注腳的“亮點”著實不少。
——全市人均gdp達到16.59萬元、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
——千億級產業集群達到9個,入圍中國企業、中國制造業企業、中國服務業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等4個“500強”榜單的企業數均位居全省第一,上市公司累計170家、是全省唯一市值超gdp城市;
——科技進步貢獻率66.7%、連續8年全省第一,太湖實驗室成為江蘇省實驗室;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1.7%、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成為全省首批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連續3年獲評內地最宜居城市,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首個建成生態城市群的地級市。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突破1.2萬元,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成為首個國家健康示范市全覆蓋的地級市,創成首個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群。
鞍馬猶未歇,戰鼓又催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無錫這座城市構建了一個新的時代坐標,由此拾級向上,無錫發展的新勝境清晰可見,再接再厲的精氣神脫穎而出。
穩健為基,
提升城市“硬實力”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一座城市硬實力的直接體現。“十四五”開局之年,無錫步履穩健地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
穩健,體現于“大盤”之穩。生產端和需求端漸次改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市場活力持續釋放。數據顯示,1-6月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499.21億元,同比增長13.7%。市統計局人士解讀:這一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和全省1.0和0.5個百分點。
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宏觀層面來看是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數效應的綜合作用,向內審視則是近幾年來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和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在對抗外部各種壓力時發揮了持久而有力的支撐力。
穩健,體現于“個體”信心。遠景千億級智慧能源產業園內,全國首條大尺寸ncm軟包量產線在車間里高效運轉,自動化率超過95%。以遠景科技集團為龍頭,以振江新能源、恒潤軸承、安爾姆葉片等企業為支撐,以申樺密封、氫能利用中心等為補充,一個智慧能源產業在江陰漸具集群規模。遠景人這樣描述“遠景”:總投資230億元的aesc智能電池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已投產,二期將于今年啟動建設,待項目全面達產,預計每年可滿足40萬輛新能源車的使用需求。
穩健,體現于“中堅”之強。重點骨干企業支撐有力、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帶動了工業經濟的質態提升。上半年,全市前100家企業完成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7.4%,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速10.8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表現亮眼,裝備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31.4%,兩年平均增幅達14.5%;電子行業在去年高增長基礎上,繼續貢獻了20.1%的同比增幅。今年5月,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一期項目全面達產,受此帶動,集成電路產業上半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57.4%,約占全國產量的12.5%,較去年底提高0.8個百分點。
“產業+科創”,此際正當時。在無錫這片發展熱土上,不止有產業高地的崛起,還有科創高原的隆起。
“頭號工程”再發力。5月27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引人注目:上海市嘉定區、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等“兩區六市”在無錫簽字落款,共建環太湖科技創新圈。從太湖灣科創帶到環太湖科創圈,從市域戰略上升到長三角區域戰略,一個世界級創新湖區先行圈按下了“啟動鍵”。
新的動能在成長。科技創新深入推進、新動能加速成長,上半年無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了28.4%,為產業發展的協調、均衡、可持續提供了內生動力。資本市場的動向,可以窺見無錫產業新動能的成長表現。到6月底,無錫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6萬億元,市值超千億元企業達4家,集中于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
精管善治,
透現城市新氣象
萬家燈火,就是人間煙火。點亮萬家燈火,繪就城市新篇,百姓感受是王道。或許很多市民并不清楚城市運行管理模式、治理措施的變化與提升,但精管善治的效果卻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可感可觸。
家門口的變化有目共睹。一批市民曾經的“急難愁盼”如今已轉化為“小確幸”: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鍛煉者們通過“12345”熱線提議增設的遮雨棚現在已安裝到位,盤山公路沿線還增加了移動廁所解決了“如廁難”;在惠山區錢橋大道和洋溪路交叉口,道路行車標線發生了變化,尤其是馬路中間用欄桿圍起了一個“安全島”,讓行人和電動車通過路口有了安全感;梁溪區惠山街道造船二村和崇安寺街道永興巷小區,黑了幾十年的樓道亮起了燈;春暖路和春陽路交界的十字路口,高出地面的臺階兩邊改造了小小緩坡,方便了附近居民。這些“小確幸”都是“微幸福”民生工程里的事項,受訪市民紛紛點贊:辦得快、心里暖。
問題“點位”的解決節奏加快。“廁所革命”邁出新步伐,今年全市將新改建城市公廁148座,其中不少都采用了智慧化設施。惠山經濟開發區法治公園的一處公廁由9臺智能保潔機器人負責廁位保潔,只要有人如廁結束,智能機器人就會對整個廁間內地面進行全范圍沖洗和烘干;早餐車管理更加規范, 4月底,市城管局全面啟動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小三集中”集中整治,市區早餐車全部實行定時定位管理,車輛分批更新;垃圾分類加速推進,上半年推進300個生活垃圾“四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小區建設,新增農村垃圾分類試點村(涉農社區)100個。百般努力、萬千辛苦,都指向一個城市追求: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市城管委上半年編制了“全國最干凈城市”指標評價體系,建設和管理并舉推進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各項工作。
人文關懷滲進城建的細節。寬闊平整的雙向四車道城市干道縱向延伸,兩側人行道是透水鋪裝彩色慢行步道,道路中間是布置有序的交通護欄和花箱,道路兩側放眼望去是規劃有序的海綿小公園和新建住宅,附近居民走出家門就能在街心公園閑情散步。今年即將建成的新惠路全長2.12公里,建成后將作為古運河濱水景觀路。近日在梁溪區黃泥頭社區召開的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意見征集會上傳出好消息:今年全市192個老舊小區、共計709萬平方米全面開工,規模全省第一。身邊小事,看似不起眼,卻是大民生。從頂層設計起筆,到民生安居落腳,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百姓獲得感的增強。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無錫正拿出中流擊水的勇氣、爬坡過坎的韌勁、翻山越嶺的毅力,腳踏實地、專心致志,書寫“大戰大考”的優異答卷,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