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及時規范收運和安全處置,成為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成果的另一個重要戰場。針對當前醫廢收集不及時、運輸不規范、轉移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我市日前出臺了《關于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收集的實施方案》,切實守好醫廢規范化處理這道防線。
據了解,當前無錫市區約有1657家醫療機構,無錫市工廢公司與市區部分醫療機構簽約,直接上門收集醫廢。部分小型醫療機構則與就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服務合同,自行運送醫廢至社區服務中心,由它們代為收集暫存后,再由工廢公司統一上門收集。
“現有收集模式存在幾方面問題。”業內人士說,一是由于小型醫療機構“小、散、遠”及受交通管制等條件限制,集中處置單位直接上門收集難度大;二是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代為收集,代收集點需臨時貯存非自有醫廢,存在管理責任難以明確和代收費不合規等問題;三是小型醫療機構自行運送至代收集點過程中,會有醫廢收集不及時、運輸不規范、轉移積極性不高的管理風險。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市區醫廢年產廢量約5100噸,而集中處置能力每年可達7200噸,能有力保障處置需求,但收集轉運能力還存在明顯短板,主要就是對小型醫療機構無法做到有效覆蓋,形成了體系盲區。“應按照‘平戰結合’理念,盡早建成和完善醫廢收集體系,推動收集處置能力擴能提質,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做支撐。”
醫廢收運體系怎么建?“統一招標、統一平臺、統一運行、統一監管、統一考核,按片區組織中轉收集。”據介紹,市生態環境局公開招標確定醫廢收運服務單位,各區綜合考慮醫療機構數量、轄區面積及交接場地要求等基本條件,按照每20-50平方公里設置一個片區的標準,確定相應片區的集中收集交接點。收運服務單位根據集中收集交接點建立中轉收運線路,實現對該片區內所有小型醫療機構的收集全覆蓋。
按照要求,今后中轉車隊上門收集醫廢時,要在規定時間送達集中收集交接點,并將醫廢直接轉交至集中處置單位的集中收運車上,實現中轉收集全程不落地。此外,全市將使用統一的醫廢收集信息化監管系統,確保醫廢收運全程可追溯,真正形成“分類中轉收集、全程不落地、信息化監管”的醫廢收集體系。
根據進度表,我市將于11月底前確定收運單位,并在各區設置集中收集交接點,于12月底前搭建完成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中轉收運路線,于2022年3月31日前在市區全面鋪開小型醫療機構醫廢集中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