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實驗室建設再邁重要一步:11月20日,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1次會議召開,會上發布4個研究主題、22個子方向的項目規劃,及5個揭榜掛帥項目,定下了未來幾年的具體科研路徑。
“這些項目都是經過我們前期驗證,衡量實驗室的設備與科研能力,旨在為我國大型深海裝備的技術攻關和成功實施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太湖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蛟龍”號下潛7000米級為國人開拓了深海探測的視野,也增加了業內科研人員加快開發“藍色領土”的使命感。
太湖實驗室圍繞深海共性基礎技術、深海運載技術、深海信息技術、深海作業與保障技術4個方面,列下的22個子方向,皆為國家開拓深海的緊要任務。而“揭榜掛帥”成為實驗室引進人才、團隊的重要途徑。此前,太湖實驗室選出兩個項目面向全國博士后發出了“揭榜領題”探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積極響應,目前正加緊遴選最契合的團隊。昨天發布的“揭榜掛帥”榜單更為全面,項目以2年為期,不限門檻,全國英才都可報名。“‘揭榜掛帥’榜單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學科交叉性,都是當前深海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相較于此前2個項目的探索,本次榜單涉及的學科領域更廣。實驗室需要聯合全國優勢力量,進一步加強攻關。”太湖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5個項目中,2個項目屬于當下深海裝備領域的共性問題。其中,“深海環境和高壓應力下鈦合金蠕變演化機理與本構模型研究”,是研究用于深海裝備的全新鈦合金材料的相關性質;“基于磁流體動力學的超低噪聲、寬頻帶微角振動傳感器研發”主要想解決深海裝備的結構安全監測問題。我國海洋領域傳感器的基礎元器件方面較為薄弱,“本次選取了其中一個細分點進行跨學科探索,希望能帶動提高該領域的實力。”太湖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復雜海洋環境下高分辨水下目標成像技術”保障在漆黑的海洋實現高精度探測,“小型機動平臺探測技術”升級以往商用的探測技術,深海礦區環境噪聲監測關鍵技術研究主要針對未來深海礦產的綠色開發問題。
5個項目,年度科研經費1000萬元,對頂尖科學家團隊不算多。太湖實驗室吸引人才的真正底氣,在于“圍繞國家的重大需求、戰略需求,正在承擔并且爭取承擔更多重大科技任務,這是頂尖的科研人員能夠真正干事創業、引領行業變更的重要舞臺。”相關負責人說。配合頂尖人才的需求,太湖實驗室加速建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緊迫性的關鍵研發應用設施。相應的,太湖實驗室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的“首席科學家”領銜模式也將不斷完善,以靈活的用人、用錢方式,極大激發科學家的創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