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江陰市委組織部獲悉,無錫唯一入圍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的長涇鎮蒲市村,已被確定為該市鄉村振興共富基金的首批扶持對象。同時,無錫市首家千億級企業海瀾集團也把蒲市村“帶”上了文旅發展的大船,將通過導入客流、人才,串聯起紅色文化游、民俗體驗游、田園鄉村游等特色旅游線路,共同打造區域文旅品牌。
“走‘先發之路’,為‘全國探路’,江陰重任在肩。”蒲市村不大,但在江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強看來,卻關聯著現代化建設試點這件大事。2019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將江陰市、昆山市等6個縣(市、區)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江陰正通過“強企帶弱村”的探索,補齊短板,走出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路。
“強企帶弱村”,行嗎?是“拉郎配”還是“天仙配”?是作秀還是可持續發展?是獨樂樂的個案盆景還是能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靚麗風景?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深入現場,一探究竟。
骨干企業與經濟相對薄弱村結成黨建聯盟
2020年,江陰市村均集體收入達到1308萬元,農民收入連續21年領跑全省縣(市),在這樣一個“走在前列”的明星縣(市),還有需要“帶”的弱村嗎?
“弱村并不弱,只是相對弱。”江陰市利港街道蒼山村黨總支書記康曉春告訴記者,弱村的全稱是“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在江陰,就是“村級穩定性收入不足250萬元或人均村級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的行政村”。
“社會主義現代化江陰試點指標評價體系”中,在二類指標“人民生活”類別下有這樣的條目,“收入水平:村級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含涉農社區)占比2025年要達到60%”。這是江陰自加壓力的“特色指標”。
“村強,則民長富;民富,則國久安。”這是記者在采訪中多次聽到的一句話。江陰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宋新春分析說,江陰村均收入較高的背后,仍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經濟相對薄弱村全市還有24個,能否做到城鄉高水平協調發展,將最終影響現代化的“共建、共富、共享”。
同樣位列24個“弱村”之一的江陰市月城鎮戴莊村,因為“從來不愁賣”的“花塘水芹”,這幾年村民日子過得挺舒坦。可村集體收入卻和以前一樣,只有250萬元。
“看著挺多,但卻是‘錢到用時方恨少’。”戴莊村黨總支書記鄒建剛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福利這塊一年就得支出一多半,居家養老34萬元,60歲村民尊老金16萬元……另外,農業水電費、機耕費這些本來由村民支出的費用,現在都由村委承擔了。”鄒建剛無奈地說,村里要辦民生實事,改善村容村貌,錢就明顯不夠了。
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江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單位聯系專家張二震認為,作為江蘇省6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之一,江陰要在“民富村強,共同富裕”上樹立樣本,就必須讓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穩健發展,以此保障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路徑。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江陰市實施“暨陽紅—盟紅江陰”基層黨建三年行動,推動39家國企、銀行,56家骨干非公企業等單位與24個經濟相對薄弱村通過結盟賦能支援、資金項目支持、人才智力支撐,探索縣域現代化建設。
在發展特色產業中實現精準對接互利共贏
強村帶弱村,強企帶弱企,這樣的組合屢見不鮮,但讓強企帶上弱村,會不會是“拉郎配”?能否成就一段“好姻緣”?
“剛開始,確實有擔心。”法爾勝集團黨委副書記黃彥郡透露,企業高層的一次內部討論中,疑慮不少:蒼山村真能養出“肉質彈牙,一只一兩”的法爾勝小龍蝦嗎?符合了“質”的要求,那千畝水塘又能否滿足供應“量”的需求?別到時候得不償失,砸自家招牌……
在江陰,法爾勝大酒店的小龍蝦遠近馳名,一份賣到558元,依然讓食客欲罷不能。往常,他們都是去金湖、興化一帶采購食材,今年,由于南京等地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供應鏈一度受到影響。為突破食材供應100%依靠外地的瓶頸,法爾勝一直在本地找尋供應商,在得知蒼山村有多年優質水產養殖基礎后,法爾勝決定試一試。
“并非簡單的配對‘聯姻’,更有些像‘相親’。”宋新春介紹,此次參加結對的企業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不僅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有實力,更兼具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結對突出一個“帶”字,以項目化運作、“造血式”幫扶,實現“一村一品”的富民。在結對前,該市專門組建了“企業家問診團”,通過聽匯報、看現場、座談交流等形式,摸排形成了農村“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精準開展供需對接。
“即便是江陰這樣的發達地區,也存在一些村級集體經濟不強的‘薄弱村’。怎么辦?”在張二震看來,江陰創造性地探索“強企帶弱村”的新模式,通過市場化的合作途徑,把企業的優勢與村級資產、資源精準對接,在發展特色產業中實現優勢互補、聯合發展,既打通了金融和實體資本下鄉的途徑,又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實現“互利共贏”。
村企聯建3.0版本為弱村可持續發展賦能
強企帶弱村,會不會是另一場掀浪頭的作秀?能實現百川入海、細水長流嗎?
在制造業領域流行這樣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法爾勝正是如此,打破國外公司標準壟斷,讓世界聽到了橋梁纜索領域國際標準中的“中國聲音”。如今,這種建“標準”的做法也被法爾勝引入小龍蝦養殖領域:單只分量要在1.3-1.5兩之間,肉質要富彈性……
“沖著法爾勝,這一次有奔頭。”說這話的毛偉裕,是蒼山村君裕家庭農場負責人,也是十里八鄉水產養殖戶的帶頭人。這一次,他自告奮勇,為“村富”再當一次探路先鋒。五年前,毛偉裕也嘗試過養殖小龍蝦,雖然養得不錯,但由于沒有品牌運營,最后還虧損了四萬多元。
“在法爾勝的推薦下,這次嘗試采用高效的蝦蟹共養模式。”養了20年螃蟹的老毛解釋道,小龍蝦和螃蟹的生態習性十分相似,所需生長環境也大致相同。此外,二者有各自的主要生長期,完全可以一起混養。上月初,毛偉裕的第一波20多公斤的小龍蝦苗已經投放進一號塘。他盤算,按照一只母蝦出產五六十斤小龍蝦計算,待到明年五月,定是一次大豐收;而且這次他們家的小龍蝦能夠端上五星級酒店的餐桌,賣到近百元一斤,想想都美。
而在相隔二十多公里的戴莊村,另一場同樣事關可持續發展的把脈賦能正在進行中。“通過成立農業合作社實現水芹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凈菜化。”在深入調研了戴莊村“花塘水芹”的種植情況后,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旗下蘇南食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峰送上錦囊。
在無錫產業發展集團等單位的牽線下,戴莊村還專程前往宜興萬石鎮學習水芹種植模式,更引來南農大的科研團隊給予技術支持。不僅是幫助其銷售水芹,更要利用市場化的先進理念,在推動戴莊村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幫助村里建立起成熟的運營機制。目前,村里正在規劃建設凈菜加工基地,并準備拓寬田間道路。屆時,水芹再也不用扁擔挑了,而是可以洗凈后裝車,從田頭直接走上市民餐桌。
“村企聯建的形式由來已久,但是新時代有新內涵,而其中要義就是發展的可持續。”在江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萬小溪看來,如果把從前的“輸血式”扶貧稱為1.0版本,簡單的產業轉移認定為2.0版本,那么如今“強企帶弱村”則是升級的3.0版本,就是利用現代化高效農業技術和現代化企業運營理念,為弱村發展賦能。
試出可普遍移植的好樣本好經驗好做法
“江陰‘強企帶弱村’的新探索,值得肯定、值得借鑒、值得推廣,應該點贊!”張二震認為,開展現代化建設試點,旨在鼓勵各地“爭第一創唯一”,但不能囿于自身固有的區位、資源和優惠政策,而應注重普遍性規律的探索,打破“孤島式創新”,實現“集成超越”。
康曉春告訴記者,試點如果成功,明年,這種高效的蝦蟹共養技術,還將拓展到村里的300多畝水塘,形成規模效應后,合作才會更緊密更持久。另一方面,在法爾勝的帶動下,蒼山村農業合作社還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御江源”,主打“法爾勝標準”的綠色無公害水產品。“強企和弱村同坐一條船‘互利共贏’,不正是一道‘靚麗風景’嗎?”康曉春感慨。
“水芹引人來。”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劉濤認為,要通過水芹放大戴莊村的比較優勢,通過“水芹牌”打造“生態+”的營商品牌,讓戴莊村熱鬧起來。
“這不是關起門來孤立地雕琢‘盆景’,而是敞開門‘種苗圃’。‘項目庫’中的試點項目通過兩年左右的探索實踐,一定能試出生機活力強、可普遍移植的好樣本、好經驗、好做法。”江陰市發改委主任魏峰對此頗具信心。他透露,隨著“強企帶弱村”成果的逐步顯現,江陰對于“弱村”的標準也將水漲船高——到2022年末,實現相對薄弱村集體收入300萬元以上或人均村級可支配收入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