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十四五”是無錫乘勢而上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進程中,無錫如何打造“具有全國輻射力的交通樞紐名城”?近日,《無錫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帶來相關解讀。
做好“大”文章,讓無錫“火出圈”
《規劃》指出,到202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基本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實現1日通達國內外主要城市、2小時暢達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30分鐘覆蓋蘇錫常都市圈主要區域、30分鐘快速通行市縣(含機場)(簡稱“1233”目標)。
“展望未來,無錫交通將多做‘大’的文章,畫好‘圈’、建好‘群’,建設更多的大通道、大樞紐,暢通更多的大網絡、大循環。”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小堅向記者描繪一幅宏大的場景,“屆時,覆蓋海陸空、聯通全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更完善更健全,發展的骨架更有力、血脈更暢通、動力更澎湃。”
胸有丘壑,自成方圓。根據《規劃》,到2035年,作為大樞紐的無錫將形成“兩個圈”,分別為“123出行交通圈”(即蘇錫常1小時通勤、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即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圍繞建設交通樞紐名城,無錫將加快建設以航空為引領、多層次融合的軌道、高快一體化的公路、內外暢通的水運為支撐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由此,大樞紐、大通道輻射能級將進一步提升,一幅“東向接軌融入、北向引領輻射、南向協同聯動、西向湖灣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藍圖正徐徐展開。
聚焦“頭號工程”,高標準助力科創圈建設
今年,滬蘇浙皖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人注目,滬蘇浙皖兩區六市共建環太湖科技創新圈。“十四五”期間,無錫交通將如何高質量發力,助力高標準建設環太湖科創圈?
“首先打通太湖灣科創帶對外通道。”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震宇介紹,構建“一帶兩區三圈四中心”交通空間結構,高標準打造環太湖軌道圈、環太湖公路圈、旅游+慢行圈,引領科創帶向東聯通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向西聯通寧杭生態經濟帶,向南聯通g50綠色發展長廊、g60科技創新走廊。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布局湖西、湖中、湖東三條交通大走廊,打造多向聚合型太湖灣交通圈,支撐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其中,湖西通道重點推動鹽泰錫常宜鐵路建設,推進宜湖鐵路、環太湖城際鐵路宜興至湖州段等方案研究;湖東通道重點聯合蘇州,連接通蘇杭通道,重點開工蘇錫常城際鐵路、s230快速化等;湖中通道即在錫澄通道的基礎上,遠期探索越湖隧道與湖州對接,打破太湖水域阻隔。
未來已來,服務太湖灣科創帶,智慧交通是必然選擇。根據《規劃》,無錫將以空港、太湖新城兩區為重點,打造多個智慧換乘樞紐,融入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平臺,推進太湖灣科創帶機場、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之間的一體化銜接。與此同時,建立太湖灣科創帶智慧快速公交,形成示范效應。總結推廣s342智慧公路經驗,在太湖灣科創帶內打造智慧公路網。以s230環太湖公路為重點進行美麗公路建設,打造美麗無錫示范路、旅游路。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結合高新技術企業需求,無錫交通還將合理開通定制客運、定制公交服務,提升太湖灣科創帶客運交通品質;利用太湖灣科創帶擁有的湖岸線優勢,建設區域慢行綠道,結合內部航道網絡,探索開通馬山拈花灣旅游碼頭、水上巴士特色班線等。
心系“民之向者”,群眾出行更快更順
談到《規劃》將為群眾出行帶來的變化,劉震宇用“長途出行更加便捷,過江交通更加順暢,市域通勤更加快速,公共交通更加便民”四個“更加”來詮釋心系“民之向者”。
劉震宇介紹說,“十四五”期間,南沿江鐵路將建成通車,填補我市北部地區高鐵空白,極大程度便利江陰等地群眾高鐵出行;機場周邊312國道、具區路等快速化項目加快建設,機場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群眾航空出行將更便捷。
江陰大橋過江常態化擁堵,一直以來都是“老大難”,如何讓群眾過江出行更順暢?《規劃》顯示,“北向打通江陰第二過江通道、江陰第三過江通道,研究張皋通道接線方案,啟動靖澄過江通道前期工作。”其中,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及高速南接線將于“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我市過江通行能力。
隨著錫澄錫宜一體化的進一步提速,每天在板塊之間往來通勤的市民越來越多,他們最關心的,自然還是交通。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結合我市“一體兩翼兩區”市域城鎮空間結構,未來五年,在推動錫澄s1線、錫宜s2線等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提升的同時,宜馬快速通道(341省道)等項目有望建成通車,錫澄路接鳳翔快速路、長山大道接新錫路等一批快速路項目將加快推進,屆時,無錫老百姓的市域通勤將更加快速便捷。
“交通很細微,一枝一葉總關情。”胡小堅說,“十四五”期間,在做好“大”文章的同時,無錫還會多辦惠民“小”事,圍繞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提供一流的服務,努力做到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便捷的出行條件,獲得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九衢通天涯,打造軌道上的未來都市
隨著《沿江城市群軌道交通多網融合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等重磅規劃接連發布 ,一個功能定位精準、網絡層次清晰、銜接一體高效的現代軌道交通系統規劃已然呈現。
無錫目前的鐵路現狀是:國鐵干線達29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條,為京滬高鐵、寧杭高鐵、滬寧城際,共140公里;普速鐵路2條,為京滬鐵路、新長鐵路)。江陰地區尚無高速鐵路站點,市民出行不便;中間層次鐵路建設滯后,城際出行仍多為高速公路;國鐵干線以東西向為主,南北向連通能力不足。
正在建設的南沿江鐵路,全線設8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里,力爭在2022年建成,屆時將消除江陰高速鐵路站點盲區。
蘇錫常城際鐵路在《規劃》中屢次被提及。項目西起常州,貫穿無錫、蘇州,東連上海,暫定設計運行時速160公里,目前,蘇錫常城際鐵路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正加快開展前期工作。“以‘蘇錫常小圈’融入‘長三角大圈’,繪就樂享‘軌道上的都市生活’新圖景。”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永強介紹,“待到項目建成,將串聯起惠山站、蠡湖新城、太湖新城等區域內重要節點,連接碩放機場、常州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屆時無錫八大板塊也將實現鐵路樞紐站點全覆蓋”。
規劃建設的鹽泰錫常宜鐵路起自鹽城,向南經泰州、無錫、常州,至宜興, “它將終結無錫境內無南北客運鐵路通道的歷史,還將成為我市第一條跨江鐵路。”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項目處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報批階段,正推動項目加快啟動建設。
這3條鐵路加速推進,不僅意味著我市高鐵、城際、市域線與地鐵“四網融合”的進一步加快,也標志著無錫軌道交通正從單一運輸方式走向綜合體系建設,大樞紐、大通道、大網絡、大循環的能級將進一步疊加提升,為實現“具有全國輻射力的交通樞紐名城”目標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