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6點,無錫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基地(“火眼”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穿著防護服的檢測人員帶著檢測樣本,快速進入氣膜艙體,自動掃碼、采樣管開蓋、提取核酸、分配核酸、pcr擴增、結果判讀,整套流程忙而不亂,這是他們熟稔于心、反復演練的動作。
戰時能用,用時能戰。讓我們來厘清“火眼”之于此次“戰疫”的意義:以17日為例,我市日檢測樣本接收在10萬單管左右,而加上江陰、宜興也已投入使用的“火眼”,三座實驗室單日可完成分配的6萬單管樣本測試,無錫市區在2萬管左右,即可快檢快篩20萬人。
僅用4個小時,“火眼”投用
去年8月,市衛生健康委為快速增加核酸檢測儲備力量,緊急啟動了“火眼”實驗室項目,在無錫全市范圍內(包括江陰、宜興)快速搭建了3座“火眼”實驗室,以應對上百萬級別的檢測需求。
那波疫情當時被有效控制,“火眼”并未投入大規模實戰。去年夏天,465萬網友通過視頻報道見證了無錫科技抗疫的速度和力量。10萬多點贊,1萬多條留言,是信任、是托付、是自豪。
6個多月過去了,“火眼”還能經得住考驗嗎?
2月17日,是此輪疫情開始后全市核酸檢測第一波高峰,無錫市區檢測數量達到10萬單管,100萬人待檢。市相關部門立刻啟動“火眼”檢測設備,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刁文凱介紹:“對于任何一個市內貯備檢測基地,我們的要求是4小時內人員、耗材、設備準備完畢。”
近半年時間里,“火眼”的維護工作從未間斷,人員的演練一直在進行——任何時候都不松勁,為這座城市筑牢堅固防線。
17日傍晚首批檢測試管通過轉運送達位于無錫體育公園體育館內的“火眼”實驗室——這是梁溪區7萬多學生的檢測樣本,牽系著7萬多家庭的托付。
不到12小時,18日早晨5點,所有受檢者都已收到檢測結果,還有什么比孩子們無礙更讓人安心?對于城市百萬級的檢測規模,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效率。
三地“火眼”力保快檢快篩
進入無錫體育公園體育館內的“火眼”實驗室隔離區,記者見到了全副武裝正在忙碌的檢測人員。“樣本進入實驗室后會進行全自動分杯處理,相關儀器可以在40分鐘內完成192例樣本的全自動樣本分杯工作。”檢測人員告訴記者,樣本分杯處理后,再經全自動病毒核酸提取,大大加速了實驗室的檢測流程。
位于江陰國際會展中心場館內的“火眼”實驗室也已投入運作。江陰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張宏賓告訴記者,他們連夜作戰,完成了9000管核酸樣本檢測,“前一天晚上11點送來的樣本,今早8點左右已經全部檢測完成。”
“得益于自動化設備,實驗室節省了大量人力,同時避免了操作人員與核酸樣本接觸產生的被感染風險。”張宏賓介紹,目前,江陰為“火眼”實驗室配備了60多名“精兵強將”,包括艙內的pcr檢測人員、輔助檢測人員,還有外部管理人員,“從前幾次壓力測試的情況來看,在運轉順暢的同時,日檢測量已達2萬單管。”在需要時,“火眼”實驗室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檢測人員分3批按每批14人進行“三班倒”作業,通過滿負荷運行,全力保障“2天內完成一輪全市人員核酸檢測”的目標實現。
宜興市人民醫院“火眼”實驗室內,20多名醫務人員正在進行核酸檢測工作。去年底的萬石疫情發生后,基地于12月13日正式啟用,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確保高效有序運行,基地進行了多次實戰演練,這一次,“火眼”再次保障市民安全。
2天即可完成全員檢測
科技硬核實力背后是科學決策、精準調配,是人心和意志的堅守。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火眼”等檢測設備的投用,能夠在短時間內應對大規模特定人群的檢測需求,“這是基于流調結果排查未感染人群的有效方式,能夠將隔離管控范圍縮到最小。”
“但是目前檢測人員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該人士介紹,無錫啟動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但醫院的日常檢測還在進行,檢測人員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穿上防護服,走進實驗室,就是長達4-6個小時連續作戰,滴水不進。”
讓人欣喜的是,經過17日大規模檢測后,18日的檢測量已經快速回落,無錫尚未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核酸檢測,但是我們具備了守護城市、保護自己的實力。
據了解,除“火眼”外,市區目前還擁有8個方艙,市、區級城市檢測基地、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檢測力量單日可檢測數達到39萬單管、390萬人次,“根據目前的能力,2天即可完成全員檢測。”該人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