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干不干凈”,居住環境是“一面鏡子”。
小區路面整不整潔,花壇里是否雜草叢生,樓道里有沒有亂堆亂放,飛線充電是否杜絕,健身設施如何保養,小區環境是否賞心悅目,物業管理能否讓居民點贊,走在小區里是否時常“會心一笑”?……一處處居住環境的細節管理落實到位,拼接在一起就是一幅“最干凈”居住區的畫面。
眼下,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全市住宅小區及周邊環境正多點發力,聚焦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物業管理的短板弱項,拉網式列出不干凈“負面清單”,靶向聚焦市民居住環境“臟亂差”痛點,持之以恒繡得整潔“面子”,管出通暢“里子”。
老舊小區改造
一體運營,堵住“返臟”漏洞
小區內有彩色慢行步道和休閑涼亭,綠化景觀整潔有序,地面潔凈,環境優美,公共空間新增了小游園和停車位,外圍還有櫻花大道,地下車庫改成了環氧地坪,電瓶車充電區一字排開,隨時刷卡充電。漫步在去年底改造完成的梁溪區黃泥頭佳苑小區,舒適環境帶來的心曠神怡感撲面而來。
伴隨著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在小區里,記者還捕捉到一些“新面孔”,戴著紅袖章的居民“監督員”正忙碌著,制止隨地丟垃圾、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現在小區環境變好了,絕大多數居民都很珍惜,希望好環境能一直保持下去。”監督員黃阿姨說。
采訪中,記者明顯感覺到,市民對居住環境的整潔度、舒適度要求不斷提升,他們擔心改造一新的小區環境因為管理不善而重返舊貌。“這就對老舊小區改造后的常態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住建局局長陳雪峰說,今年,將重點推廣老舊小區改造的2.0版本,“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推進,讓“改造+”惠及老舊小區,解決后期環境保養維護問題,讓整治后的住宅小區常凈常美。
這樣的“一體化”運營已有小區先行先試,改造結束,但服務“不打烊”。濱湖區翠園新村去年12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近日,記者再次探訪該小區,原先的施工單位變身為物業維修“定點”單位,配合物業公司對小區整體環境日常維護,包括拆除違建、設施保養,對樓道、公共休閑區域等提供管養服務。
今年,全市要完成180個、總面積115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改造。市住建局相關人士介紹,老舊小區改造將全面推廣“一體化”招標模式,提供改造后的“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打造一支配合物業管理的專業“管養”團隊,對改造后的小區開展“體檢式”排查,及時發現、解決小區內與“最干凈”城市標準不符的治理難點,打通“建”與“管”之間的梗阻,留住改造成果,擦亮“最干凈”居住區名片。
宜居住區建設
連片整合,刷新“灰色地帶”
“水寬山遠煙嵐迥,柳岸縈回在碧流……”一首《卻望無錫芙蓉湖》印刻在改造一新的芙蓉南路街區文化墻上,為片區更新增添了幾分雅致氣息。徜徉在小區內外、街頭巷尾,居民臉上洋溢的笑容讓人不由感嘆,美好的環境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指數。
去年,作為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項目,梁溪區芙蓉南路片區一改單打獨斗的傳統改造模式,統籌街巷、游園、老新村、雨污分流、管網、農貿市場等10余個項目進行集成化煥新,為“連片改造”趟出一條路。
梁溪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片區從環境“新加破”、交通“腸梗阻”、管理“老大難”,轉變成基礎設施整體提標,服務管理綜合提質,實現1+1>2的效果,最大的受益者當屬街區內的居民。
變“插花式”為“連片式”,整合改造,“一區一策”優化設計,將刷新最干凈居住區的“灰色地帶”,也是下一階段宜居住區建設的“主旋律”。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表示,隨著城市功能的發展,住宅小區與城市街區界限不再明顯,催生出老舊小區與背街小巷銜接處等一批“三不管”地帶,停車難、道路坑洼、墻面破損等各類問題接踵而至,令環境堪憂。
目前,全市首個老舊街坊集中連片改造工程正在河埒街道稻香片區展開,此次連片改造采用“居民點單”方式,將智慧社區、開放社區、生態低碳等現代社區元素融入片區更新,吸納社區規劃師、社區營造師,并邀請社區居民擔任百姓設計師,通過“專業賦能+百姓參與”的“三師會診”的方式,為居民打造更宜居、更和諧的居住環境。
連片改造將集中力量解決居住環境“臟亂差”問題,為“最干凈”居住區提供治理樣板。據介紹,除了整體規劃設計,一體化改造更新,還將在大片區中融入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治理、社區商業更新和產業重構,補齊老舊住宅片區內服務設施“短板”,從源頭解決片區環境問題,有效提升宜居品質。
物業管理補短
城市管家,打通治理“梗阻”
打造“最干凈”居住區,離不開物業管理的“通暢”到位。
小區環境臟亂差、飛線充電、私搭亂建、亂涂亂畫、亂停亂放……這些問題集中指向一點:物業管理出了問題。如何解決小區物業管理的“痛點”“難點”?今年,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物業管理問題,住建部門將直面矛盾,拿出一系列硬核措施打通物業管理“梗阻”,暢通打造“最干凈”居住區的“里子”。
“小區經過改造環境變好了,但走出小區大門,外面巷子里車輛亂停放現象依舊嚴重,整體環境堪憂。”家住梁溪區清揚新村的曹老伯向記者反映,一墻之隔,小區內外停車位不能共享,多頭管理、內外環境“兩重天”問題如何解決?市民迫切希望城市治理能“一把掃帚掃到底”,統一標準、協同管理。
物業管理如何提升效能,畫出“同心圓”?“以前小區外圍河道岸邊不屬于物業管,一些零散樓棟小區、背街小巷里的老新村居民還在為沒有物業管理發愁。”住建部門人士介紹,今年起,我市將推行“城市管家”,以國有物業為主體的“城市管家”將聯合區、街道和社區,并與城管、交警等建立溝通機制,探索“打破”小區圍墻,將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大物業”項目,采用智慧、共享模式,助力城市一體化、精細化管理,打造物業管理“新生態圈”。
物業管理水平提升,居住環境才能長久整潔干凈。下一步,我市將健全物業的準入門檻和服務考評體系,壓實小區環境的主體和源頭責任,提升物業管理的市民滿意度,以國有物業進駐老舊小區為契機,建立“七位一體”綜合治理機制,著力解決破壞房屋承重結構、破墻開門、毀綠占綠、屋頂垃圾、亂停車、群租房管理等小區治理難題頑癥,到2024年整治小區400個以上。
考評是提升管理的有力手段。今年我市還將延續“紅黑榜”定期檢查通報機制,對物業企業分類考核,結果與行業信用掛鉤,倒逼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讓高品質的居住環境成為提升城市顏值和民生幸福指數的一張名片,讓廣大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