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飛手”張希恒熟練操控著手中的遙桿,一架多旋翼無人機在轟鳴聲中緩緩離開沙渚水源地,向著3公里以外取水口飛去,60米高空鳥瞰的畫面實時傳送至后臺。“一切正常,開始巡飛!”信息采集員一聲令下。今年,我市首次在太湖安全度夏巡湖工作中建立無人機常態(tài)化巡飛機制。經過多年綜合治理,伴隨各種“智慧”手段加持,如今太湖水環(huán)境明顯改善。1-5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達ⅲ類標準,為15年來首次。
從沙渚到貢湖灣的湖岸邊,巡查員曹志祥一路駕車載著飛手,無人機在太湖水域上空緊跟盤旋,信息采集員在辦公室緊盯電腦……這種采用無人機“巡飛+視頻”實時直播的方式,能對太湖沿岸水域藍藻水華進行立體式監(jiān)控巡視,實現了前方圖像實時傳輸、后方指令實時傳達,為即時反饋問題、合理布設藍藻打撈提供支撐。
“無人機適宜的飛行高度為50-70米,操控距離3公里左右,能承受湖面七級大風。”眼前的張希恒一身小麥膚色,在當“飛手”前,他還是個“白面書生”。說話間,新港藍藻打撈點到了。曹志祥下車,從不同角度拍攝下打撈點的水域情況。
太湖無錫水域142公里湖岸共有84個藍藻打撈點,無人機巡飛一次兩三天,巡查員必須把每個打撈點的藻情變化都記錄下來。“有時候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天氣炎熱,曹志祥隨身攜帶一個1.5升的大水杯,一邊咕咚大口喝水,一邊展示他的手機,滿滿的照片全是關于太湖的點滴。
“無人機巡飛確實能發(fā)現常規(guī)巡查方式看不見的藍藻水華問題。”巡飛人員記得,有次無人機觀測到貢湖灣沿岸蘆葦蕩中有藍藻集聚發(fā)白現象,而人工巡查因視線受限,特定風向條件下僅能聞到藻腥味。在空中,無人機還能觀察到離岸圍隔在使用中的優(yōu)劣情況。這樣的“火眼金睛”,為補強增強巡湖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沿湖20公里、近兩個小時的巡飛結束了。在沿途經過的多個打撈點上,藍藻打撈工人紛紛表示,近年來明顯感覺藍藻變少了。“幾年前,一個打撈點一天少說也有上千噸,現在有的幾噸都不到。”工人顧福興指著天上的無人機和不遠處的渦井吸藻泵、曝氣船說,科技發(fā)達了,太湖也更美了。
以“智慧”之力守護大美太湖。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太湖處數據顯示,1-5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達ⅲ類標準,為2007年供水危機以來同期最好水平。定類指標總磷濃度為0.050毫克/升,同比下降10.7%。藍藻發(fā)生次數、平均面積、最大面積等均同比大幅下降,安全度夏形勢為2007年以來最為平穩(wěn)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