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農田里不時飛出幾只白鷺,穿村而過的白蕩花木蔥蘢,岸邊的涼亭、小橋、步道上一到傍晚人流不斷,粉墻黛瓦的新建農房依傍著紅楓、玉蘭等組成的綠化景點……走進洛社鎮萬馬村,如詩如畫的新農村風貌令人沉醉。而四年前,這里還是房屋破落、岸邊雜物亂堆、部分道路坑坑洼洼的陳舊模樣。
這里是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十三五”我市建成這類村莊110個,帶動周邊一大批村莊改變村莊面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開啟鄉村振興新引擎。
“這輪美麗鄉村建設,不再重點打造幾個節點,更是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房建設由點及面、由表及里提升村莊整體美。”萬馬村書記趙志誠說。在萬馬村新建農房點萬新苑看到,新農房掩映在郁郁蔥蔥、錯落有致的玉蘭、楝樹等樹木中,一旁是清澈的小河,岸上樹冠如蓋,一派江南水鄉寧靜、悠閑的韻味。
3年前,萬馬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時,村委計劃按以往套路走,開展河道清淤、修整道路、修整水電氣等管線,設置綠化景點。“當時村民代表大會有人提出,光靠對家塘家河幾年一次的清淤,難以做到水常清、岸常綠,村莊美也就華而不實。”村民顧德新說。讓他高興的是,村委班子采納了村民意見,明確“工程項目建設要和生態治理同步推進”。
很快,村委干部和相關部門一起對企業開展排水管網排查,進行堵漏或接管,對16條家河家塘清淤、建設了4000多米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態駁岸,減少了污水入河現象。他們還對家河家塘設置地下管涵,使原本不通的水在泵站的作用下流動起來。良好的生態建設保障了村莊美的質量。“以前,這里一下暴雨就有部分道路、農田受澇,這兩年遇到兩三個小時的暴雨,這里泵站不開,也不會產生澇水現象。”趙志誠說。
優美的環境使村里的尚田六次農業產業園吸引更多游客,節假日人流量最高達2萬多人次。“旺盛的人氣使我們的農產品拓寬了銷路,像稻鴨共作模式下的大米一斤賣到20元。”種有300多畝水稻田的老趙說。4月,這里更吸引了15億元社會資本投入,將打造萬馬“水韻原鄉”鄉村振興示范項目,預計建成后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由去年的近4萬元提升至5.65萬元。
此輪美麗鄉村建設還遏制了村民幾十年來在屋旁、田埂上亂堆雜物的通病。行走在新吳區大坊橋村,只見路上沒有紙屑、雜草,農戶自留地、庭院旁也整齊干凈,沒有木板等雜物。“早前也開展過村莊治理,但雞鴨棚、雜物堆清理過后又出現……此輪美麗鄉村建設首先要做到干凈整潔有序,我們就從源頭查原因、找對策。”村書記夏峰說。
很快,村集體加強了保潔力量,由以前的垃圾清理為主轉為8小時保潔,村級環境衛生費用增至近200萬元,較5年前翻了一番。村里還制定規范,告知村民每天自行對門前屋后衛生加強管理,對自留地瓜棚高度、寬度等按規范設置,產生的爛菜葉等廢棄物要當天清理,優化村莊環境。
去年以來,村里還發動開展“美麗庭院”評比,引導村民扮靚身邊環境。村民都說:“村莊時時美、處處美,這日子越過越甜。”通過美麗村莊建設,村里還優化了干群關系,這兩年反映到村委的群眾意見也較5年前少了三分之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