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0 19:07:42
來源:互聯網
工作服濕透貼在身上,摘掉安全帽,頭發冒著熱氣在滴水,剛從一旁項目工地回到“家”的鋼筋工魏安民和記者打招呼,“我先去淋浴房沖個涼,換身衣服,10分鐘就來,你們在隔壁‘會客廳’稍等片刻。”此時是8日中午,戶外溫度接近40℃。
老魏說的淋浴房、會客廳,都來自項目部為他們建造的“工友村”。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建設者們在無錫有個方便穩定的住所,可定時做核酸,即便居“家”隔離也不用擔心,甚至逢年過節能把家人接到無錫,感受第二故鄉的溫情……
在無錫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記者在“工友村”逛了一圈,“回”字形宿舍區,中央操場上裝飾著江南風格的休閑涼亭,跟社區一樣,大食堂、圖書館、小超市、理發店、健身房……生活配套齊全。
“感謝項目部給我們造了這么好的‘家’,大熱天回家就能洗澡,在外干活這么多年,以往只能提桶涼水在廁所里沖一把。”老魏走出盥洗室,換上一身干凈衣服,樂呵呵地介紹他的“幸福生活”:“盥洗室單人單間,24小時熱水,隔壁是食堂,一天三頓供應各地美食,我是湖南人,好辣口,食堂便宜又衛生,關鍵是很實惠,工友們再不用吃路邊攤了。”
這個“工友村”建在市重點工程鳳翔路北延工地附近。施工單位中鐵上海局項目書記徐建兵介紹,目前投用的一期占地3000平方米,有82個房間,已入住200多名工人。
如今,在無錫,從“幸福工地”為工人們搭建集中住區,到“工友村”打造一個專屬于建設者們的社區,給建設者“安家”正由設計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正如市建管中心主任黃偉祥所說,15萬名建筑工人用雙手為無錫城市建設貢獻力量,我們也將敞開懷抱,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建設者“住有所居、住有優居”。
保障城市建設者“住有優居”
傍晚時分,工友們陸續從工地下班“回家”,在小區門口掃碼,去食堂吃完飯,還能去超市里買個西瓜,到“家”先打開空調,涼快一會兒,驅散一天的疲憊,不少工友還在理發室里理個發。理發10元一次,西瓜也是項目部專程采購的,比外面超市便宜近一半。工友小楊算了算,在這里住宿免費,開銷也比外面便宜,一天三頓飯不到20元。“工友村”還引進了物業管理,取快遞、打掃衛生、進出掃碼都有專業人員服務。
記者跟隨電工何顯茂來到他的“小家”,干凈的床鋪、整齊的衣柜、溫馨的環境,因為妻子在工地上做后勤保潔,項目特地為他布置了“家庭房”。“老何技能過硬,今年市重點工程技能比武獲得二等獎,這樣的工匠我們要為他們創造好的居住環境。”徐建兵說,項目一直注重產業工人培育,“工友村”給像老何這樣的專業人才“升級”住宿,做好后勤,讓他們扎根無錫“發光發熱”。
暑假期間,不少“小候鳥”來項目上跟父母團聚,孩子們在“工友村”的圖書館里看書、活動室里打乒乓球、小花園里嬉戲,享受和父母歡聚的時光。“我老家是山西晉城的,這是我們在無錫的家。”“小候鳥”晉子欣、晉子瑜是項目實驗室主任晉凱的一雙女兒,一放暑假,就迫不及待來無錫與爸爸相聚,在她們心中,“工友村”就是父母在無錫的家。
更多“家”在錫開枝散葉
據介紹,“工友村”建設的初衷是讓工人們把心留住。這幾年疫情反復,不少工人在無錫干活,好久沒有回過老家,而項目要推進,工人又需“閉環管理”,分散居住問題重重,“工友村”的出現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徐建兵說,疫情防控過程中,“工友村”和工地構成了閉環管理的“大環”,來自天南地北的工人安心“兩點一線”通勤,在疫情緩解時,“小候鳥”們還能來一起生活,獨處異鄉的孤獨感沒了,一家團聚的幸福感滿滿。
“工友村”為建設者在無錫搭建了一個“家”,更為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00后”晨希易半年前是鳳翔路北延工程的樁基工,也是項目上最年輕的工人。去年底項目啟動,他最早住進“工友村”,“白天干完活,我就幫著項目部布置‘工友村’,看著圖書室、電教室和vr體驗室里的書和設備,我覺著自己下班有事干了。”近日,晨希易接受采訪時,已是樁基施工的班組長了。
離開“工友村”時,夜幕降臨,宿舍里一盞盞燈陸續亮起,透過窗戶能看到一家人的團聚。徐建兵說,“工友村”由環保材料搭建的板房群,在項目完工后能迅速拆解,移動安裝到下一個項目中,而隨著一次次組裝,更多工人們的“家”也將在無錫不斷開枝散葉。
熱門動態